2025年6月24日,《2025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发布。《2025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AMRT)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艺术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出品,并得到全球艺术品研究学会中国分会的鼎力支持,也被视为中国本土最为权威的艺术品市场分析指南。
▲《2025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
▲《2025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实体书重磅发布
▲《2025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指出的十大关键趋势
《2025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基于对全球艺术市场的深入分析与前瞻性洞察,从交易市场的变革与韧性、市场格局的变化与战略调整、技术驱动下的艺术生态创新,以及行业结构与市场地位的重塑四个方面,梳理并总结出十大关键趋势,全面展现了当前艺术市场在变革与挑战中不断前行的新格局。
根据本年度报告内容,以下是有关艺术品一、二级市场发展的五大趋势与总结。
一、全球画廊业的困境与变革趋势
当前,全球画廊行业面临两大主要趋势:销售放缓与成本上涨。
在全球艺术市场的大棋盘上,画廊的处境越发艰难。报告显示,全球画廊正面临销售放缓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困境,行业盈利持续下降 ,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将持续恶化。
从销售端来看,低端市场的销售不断萎缩,高端市场也表现出疲态,这让中小画廊的经营压力剧增。就像 2024 年,大卫・刘易斯画廊、德利画廊、杰克汉利画廊等多家画廊相继歇业 ,纽约的画廊关闭潮更是波及了 Mitchell-Innes & Nash 等知名画廊,据不完全统计,暂停营业或关闭空间的知名画廊已达 30 余家。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画廊行业盈利持续下滑的残酷现实。
▲“Dial / Hammons / Rauschenberg” 纽约展览现场,2023年
画廊行业的困境,核心原因在于行业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而短期内这一趋势可能还将进一步恶化。在欧美地区,中小画廊面临被大型画廊并购、创始人加入大型画廊高管团队,或关闭实体空间、转型线上及艺术咨询等多种选择。同时,严控成本成为普遍应对措施,日常运营如空间租赁、藏家关系维护、工作差旅等方面的支出变得更加紧张,尤其是参加艺博会的高昂成本已成为画廊的一大负担。
除了销售和成本的矛盾,画廊市场还面临着权利的反转。以往画廊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打造艺术明星,如今却更倾向于直接签约明星艺术家,这使得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 “核心名单” 高度重合。
总体来看,画廊行业正处于变革期,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二、拍卖行的转型与全球化开拓
报告显示,全球拍卖市场依旧处于相对紧缩的态势,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国际知名拍卖行都面临着业绩压力。2024 年佳士得全球成交总额预计为 4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6%,短期预测也不容乐观 。
▲2024年全球公开拍卖销售额区域占比图
为应对市场低迷,国际拍卖行在开拓新客户和稳定市场格局方面不断努力。2024年2月,苏富比对佣金架构进行了调整,下调买家佣金、简化收费制度,并积极推动卖家收费的公开与透明。然而,到了年底,苏富比又宣布恢复原有的收费方式,这一举措反映出他们在应对市场变化和平衡各方利益时所面临的挑战。
在业务形态方面,拍卖公司呈现出常态化更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富艺斯亚洲新总部的启用,以及苏富比在香港、巴黎和纽约新空间的陆续开幕,都是希望通过整合和优化实体空间,淡化传统春秋两季拍卖的周期性,推动品牌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新需求和消费者的新偏好。
▲2025年2月苏富比在沙特举行的首场拍卖
与此同时,高度关注新兴市场已成为国际拍卖行的重要策略。通过全球扩展,拍卖公司能够最大程度地弥补传统市场萎缩带来的影响。当前,亚洲和非洲等具有潜力的地区,特别是东南亚的印尼、越南和中东地区,成为布局的重点。2025年2月,苏富比在沙特阿拉伯成立分公司,就是其加深与新兴市场合作、拓展全球影响力的最新举措。
三、国内拍卖市场的韧性与多重驱动力
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主要受经济环境、政策调整和艺术创作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024年5月中国嘉德拍卖预展现场赵孟頫《行书三札卷》以9200万元成交
在经济周期方面,经济繁荣时期,如2003年至2011年,人们收入和财富增加,艺术品投资与收藏需求旺盛,带动市场快速发展。而在经济衰退或不稳定时期,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期间,市场需求和投资能力下降,拍卖市场活跃度也随之降低。在政策方面,政府出台的文物保护、税收等相关政策会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规模和发展方向。政策的调整往往能够引导或抑制市场的热度和交易活跃度。
▲2025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当代艺术夜场
尽管当前国内拍卖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依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突破能力。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庞大的藏家群体,保持了市场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推动了线上拍卖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市场边界,为新藏家和新品类艺术品提供了展示和交易的平台,助力市场在周期波动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四、欧洲艺博会扩张与亚洲市场崛起
全球艺术博览会正展现出持续扩张和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在欧洲和东亚市场中表现突出。
2024年,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持续领跑全球艺博会市场。随着巴黎正式加入巴塞尔品牌体系,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不仅在地理覆盖上实现了全球布局,也进一步整合了全球藏家资源。尽管伦敦目前依然占据全球交易额的17%,远高于巴黎的7%,但随着英国脱欧,越来越多的买家和卖家开始转向巴黎,推动其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2024年10月举办的伦敦弗里兹艺博会
尽管受到脱欧影响,伦敦凭借其丰富且国际化的艺术群体和活跃的藏家网络,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市场影响力。2023年伦敦市场成交额约为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024年,伦敦则继续实现了交易额正增长。年轻藏家的加入以及中等价位艺术品的活跃成交,成为伦敦的重要竞争优势。
在亚洲,2024年首尔弗里兹艺博会极大推动了亚洲艺术的全球热度。韩国当代艺术表现尤为活跃,吸引了全球主流机构的高度关注,韩国艺术家的国际曝光度也大幅提升,带动了韩国本土艺术市场的快速增长。
▲2025年2月举办的ART SG新加坡艺博会现场
与此同时,新加坡ART SG艺博会的持续举办,反映了东南亚艺术市场的新趋势。新加坡正逐步成为东南亚乃至更广泛亚洲艺术市场的重要枢纽,通过重视东亚并辐射南亚,正在形成新的市场策略,提升全球影响力。
五、破局中的香港,引领大湾区艺术联动
在全球宏观经济压力和艺术市场自身调整的双重影响下,2024年我国香港地区的艺术品市场已经连续三年业绩欠佳。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创新动力减弱、资本进入变得谨慎,以及市场观望氛围加重。
▲2025年3月举办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现场
尽管如此,作为全球艺术品市场重要的“第三极”,香港在连接国内外市场方面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枢作用。面对未来,国际市场依然看好香港。市场参与者也在积极调整策略,以实现平稳发展。
▲2024年邦瀚斯香港中国古董艺术秋拍预展现场
一方面,香港苏富比旗舰艺廊、佳士得新亚太区总部、邦瀚斯香港空间等相继重装开放,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内地展会ART021首次进驻香港;深圳和广州也借力香港市场的虹吸效应,打破内循环局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市场的合作与重构,强调在变革之后实现区域内的重新连接与共同发展。
《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察艺术市场未来的窗口 。从全球艺术市场格局的变动,到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变革,再到新兴趋势的崛起,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市场的无限潜力和机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