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正在推动各国科研合作与产业升级。日前,在北京闭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上,众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商界领袖共聚一堂,展示了各自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通过这一平台,参与者们不仅印证了中国科技的影响力,也展现了科技创新在国际合作中的关键角色。
与会嘉宾对中关村论坛所提供的平台表示肯定。阿联酋BAGO战略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巴迪尔・阿尔穆沙雷赫指出,论坛通过整合学界与业界资源,成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尖端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化讨论的重要载体。他强调,中国在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能够促进两国在新技术发展中的合作,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马来亚大学创新与企业中心主任阿兹努尔·卡利德则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他指出,中国在科研合作中展现出的开放态度,鼓励其他国家学习与借鉴,让各国高校也能从中体会到跨界合作的实质收益。他期待未来与中国的同行进行更深入的技术交流,推动科研与教育的共同发展。
墨西哥中国中心总裁方硕称赞中关村论坛的高水平对话,指出各国科技人才的聚集使得共识性方案具备良好的落地潜力。他特别提到,中国在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他认为,中国深度融合科研、产业、资本和政策支持,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正是全球科技发展的示范意义所在。
此次论坛的规模和影响力让南韩Skaichips公司的专务曹欢感受颇深。他关注到,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迅速崛起,为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他呼吁韩国应借助与中国地理位置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关村论坛等平台,推动双边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教育培训署董事马普勒·恩坎瓦也赞扬了论坛的意义。她提到,中国在研发上的巨大投入和创新成果,能为南非的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促使南非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技术需求。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南非也能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找到立足之地。
中关村论坛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随着各国科技交流的深入,未来的技术创新将更加依赖于国际合作的成果。各国应当把握机遇,共同推动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通过这样的合作,科技的边界将被不断拓宽,而中国无疑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