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青岛举行的山东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大会上,与会专家纷纷聚焦于如何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教授、知名文化产业专家臧志彭。他在会议中深入探讨了当前山东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并指出要掌握的三大技术浪潮,分别是元宇宙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化和数据资产化。这三大技术不仅是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因素,更是为山东实现产业弯道超车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一、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时代要求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化产业在科技的推动下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元宇宙这一概念的兴起,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元宇宙不仅提供了全新的文化消费场景,更为文化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座虚拟桥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会贯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破冰发展的关键。
教授臧志彭表示,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应该敏锐捕捉这些技术浪潮,主动拥抱新技术。他强调:“元宇宙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展现,而是一种新的交互体验,它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消费形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在元宇宙中,文化产品的呈现形式能够更加丰富多样,互动性更强,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景
从人工智能的应用角度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不仅具有智能化的创作能力,还提升了文化创作的效率。“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作品,这大大降低了创作者的门槛。”臧教授如是说。
例如,在电影、音乐、文学等多个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演变为一种新的创作工具,这不仅让创作者拥有更大灵活性,也开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传统手段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识别用户的兴趣,并生成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化作品,极大提升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数据资产化带来的商业变革
在提到数据的重要性时,臧志彭教授强调,当今社会,数据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数据资产化的实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同于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数字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其使用和交易的过程中。”
通过对文化数据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山东能够将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品的数字化,使得文化资产获得了更高的流动性与交易价值,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四、山东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臧志彭教授认为,抓住这三大技术潮流,山东就可以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从而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弯道超车。但这不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行业必须勇于变革,拥抱新技术,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未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融通合作将成为推动山东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多方协同的创新平台,搭建起有效的文化科技产品转化机制。
总结
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山东有望通过抓住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数据资产这三大技术,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次的协同创新大会,山东的文化科技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并为全国文化藝術事业的繁荣提供借鉴和启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