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湖南省益阳市迎来了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这一盛会汇集了众多体育界的领导与专家,意在探讨和推动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湖南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连标,益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罗讯,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肖方军,及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李敬等多位领导莅临会议,与各市、州的体育局及体校负责人一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在会议上,芙蓉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红以《深化体教融合,构建区域体育人才培养的芙蓉模式》为题,详细介绍了芙蓉区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作为湖南省体教融合改革的先行区,芙蓉区在近年来积极探索,通过改革管理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强化资源保障,不断丰富和完善“普及有广度、竞技有高度、成长有通道”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体教融合的新尝试
芙蓉区在体教融合的改革中,率先恢复了县级体校的建制,同时将体校的职能升级为“普及教育+竞技培养”的双轮驱动模式。这一创新使得学校、体校、社会机构之间的壁垒得以打破,形成了完整的区域体育人才培养链条。通过立体化政策支撑、枢纽型功能统筹以及多元化协同育人的三个体系,芙蓉区为实现体育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芙蓉区还建立了“课程普及—赛事锤炼—人才输送”的三级联动模式。特色体育项目深入课堂,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在课余时间接受锻炼,更在课堂上体会到竞技的乐趣。此外,建立的三级联赛机制和人才输送通道让每一位有志于体育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创新机制与优质资源
芙蓉区的成功之处还体现在其创新的资源保障机制上。通过政企合作及场馆共享,芙蓉区对游泳项目的普及取得了显著成效,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免费游泳课程全覆盖,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高度认可。这一政策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游泳技能,更为他们日后的竞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持续推进体育特色建设方面,芙蓉区坚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理念,全面实施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区内40所中小学中,有31所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校,18所为市级竞技体育人才基地,羽毛球、跆拳道及游泳更是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这样的布局无疑形成了“校校有体育特色,人人有体育特长”的生动局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成长经历。
新时代的体育人才生态
不仅如此,芙蓉区还通过政企社的协同努力,合作推进学校场馆的智能化改造,建成了5个智慧操场及3个恒温游泳馆。围绕“15分钟训练圈”理念的打造,实现场馆资源的共享,提高了使用效率,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生态。
在多角度的观察下,湖南师大附中芙蓉中学的学生们在空手道训练中奋发向上,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这不仅是芙蓉区体育教育政策的体现,也是全省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
未来的展望
会议上,湖南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芙蓉模式”为全省体教融合、体校职能的恢复以及体育人才的贯通培养等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芙蓉区将继续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体教融合,兼顾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为全省青少年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随着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芙蓉区在这条路上走出了具有示范性的成功路径,展现了创新与实践的无限可能。相信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与推动下,湖南省的青少年体育事业将继往开来,蓬勃发展,造就出更多的体育人才,给未来的竞技舞台带来新鲜的活力与希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