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村官楷模”万孝成:村民们盼的,就是我要干的

一个从城市回归乡村的领路人,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村民的承诺,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他改善村容村貌,带动产业发展,让落后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他就是城厢镇十八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万孝成。

近日,他从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四川农村日报联合举办的2024年“推动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系列风采展示活动中脱颖而出,获评“乡村振兴十佳村官楷模”。

村民们盼的,就是我要干的

今年58岁的万孝成是土生土长的十八湾村人。20年多前,他在成都市区经营着一家金融机具公司,事业有成。然而,每次回到十八湾村,看到村里的落后状况,他心中总是充满忧虑。

十八湾村

2001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了承诺:“作为跨世纪的青年农民,我深感肩负的重任,振兴农村经济,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们的使命!”两年后,面对村里的困境,他接受了党组织的推荐,毅然辞去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回村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他知道,只有改变现状,才能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李幺伯儿,你给我摆下,咋个很多人都不愿意交农业税喃?”万孝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两委”干部走组串户,了解民情,收集建议。

万孝成(右)与村干部商讨修路方案

“成娃儿,你是看得到的,村里的路这么烂,没人管。河沟头的淤泥好几年都没有淘过了,田里淹不到水。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哪个拖到不交嘛?”村民道出了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所在。

既然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就要立即行动起来。万孝成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投入到维修村道的工作中。因为没有维修资金,买不起维修材料,万孝成就到处联系有建渣和炭花儿。他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地劳动。经过一个月多的努力,终于把村里几条主要干道平整了出来。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万孝成带领村干部和党员维修道路的行动,让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所以,当他动员大家一起动手清淘河沟时,村民们都积极参与。

经过整治,十八湾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看到所盼变为了现实,村民们更加信任万孝成,不仅自觉上交了农业税,在第二年全区试点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时都把票投给了他。

想,都是问题;干,才有出路

为了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万孝成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他成立了合作社,将乡亲们生产的食用菌统一收集、销售,并逐步形成了食用菌产业链。随着种植户的不断增加,他又在村里成立了蔬菜基地,对食用菌进行粗加工,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就这样,食用菌产业在十八湾村迅速发展了起来,村民实现了增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参与乡村建设。

十八湾食用菌

“一个村要发展,除了有自身的产业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招商引资,才能带来新的活力。”为此,万孝成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009年与一家生产泡菜的企业达成协议。但在选址的问题上,企业方有些疑虑。“这个地方紧挨成青快速通道北延线,交通是比较便利的。”万孝成展开十八湾村规划图纸,用手指着图上一角说,“入驻后,村上给你们修一条新的产业路,这样去成都、德阳、金堂都很方便。”“万书记,我答应你,只要你们能修起这条产业路,我们就搬过来。”企业负责人当场“拍板”。

说干就干,万孝成四处募集资金,准备带领乡亲们一起修路。但问题又来了,新修的产业路要经过竹林盘、坟地和一些村民破旧的老房屋,施工前必须做通这些业主和村民的思想工作。大多数村民都很理解村委会的规划,主动拆迁了,最难办的就是要动员几户村民迁移祖坟。

万孝成接待村民来访

“曾二哥,在农村最忌讳的就是动祖坟,这轮到哪个头上,都接受不了,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夜深了,万孝成还坐在一位村民的家中做思想工作,他递上一根香烟并帮其点燃,接着说,“但话又说转来,修建产业道路是关系我们村的老百姓能不能脱贫致富的大事情,相信老祖宗在天之灵也会同意的……”经过万孝成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最终村民同意了迁坟。而做通了一家的思想工作,后面几家也就好做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一条长3公里的产业路打通了,泡菜生产企业如约入驻十八湾村。随后,又有13家食品加工企业陆续入驻,形成了特色食用菌园区,就近解决了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干在实处,走在前头

产业园这边建设起来了,发展得红红火火,而村的另一边却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现代新农村的样子。万孝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召开“两委”班子会,群策群力,研究十八湾村究竟该如何建设和发展。

“我们从整治院落环境开始做起,先解决村容村貌的问题,要让人一进村,就感到舒心。”万孝成还给大家兴了一个规矩,“‘我是党员我带头’,只有我们拧成一股绳,村民才愿意跟我们一起干。”

于是,院落环境整治从6 组的刘家大院开始了。村组党员不仅带头把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盘、卫生死角清理干净,还帮助家中缺乏劳动力的村民一起整理。看到刘家大院的变化,万家大院、沈家大院等也纷纷要求加入到环境整治中,村民们热情高涨,都在暗自较劲,看哪家院落整治得更漂亮。

万孝成(右2)带领村民进行院落整治

万孝成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维修村组道路,整治河道,打造了微景观和小广场。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全村21个院落的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各院落还成立自治组织,轮流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每月由村里进行评比、打分。各院落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环境变美了,人的心灵也要美。”为了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万孝成还请老党员、老乡贤出山,挖掘村史和历史文化故事,整理出《十八湾的传说》和省级非遗“小金龙”龙舞;并建立起“老书记乡情话苑”“厢里话乡情”老党员工作室,开展纠纷调解、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同时成立了“小金龙”舞龙队、秧歌民俗表演队和舞蹈队,在村民中兴起了“早上扫把舞、晚上坝坝舞”的良好风气。

我的院子

产业兴了,环境美了,民风淳了,万孝成又想到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他向相关专家、学者请教,制定了乡村旅游规划,并通过盘活村里闲置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河道建设,栽好了“梧桐树”。在外经商的村民回乡投资创业来了,一批热爱乡村旅游的业主也被带动了起来。随着“大绿自然学苑”“觅林茶咖”“我的院子”等项目的落地,十八湾村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还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等国家、省、市级荣誉60多项。

大绿自然学苑

而万孝成也凭借出色的表现,先后荣获“全国民间最美河湖卫士”“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称号。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村官楷模”。

来源:i青白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