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北京雨后现艳丽晚霞奇观!气象专家详解成因

9月30日傍晚,北京的天空如同被火焰点燃,出现艳丽的“火烧云”现象。伴随夕阳余晖,这片艳丽的云彩覆盖在京城上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拍照。

9月30日傍晚,北京出现“火烧云” 摄影:苗艳丽

那么,“火烧云”到底因何而成?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尤焕苓、工程师齐晨,详细解析“火烧云”这一景观背后的“气象密码”。

火烧云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火烧云其实还有一个名称,叫作晚霞。晚霞呈现橙红色的原因,是要依赖于太阳。

9月30日傍晚,北京出现“火烧云” 摄影:卢健

太阳的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其光波长各不相同。当它们遇到空气中的障碍物,如气体分子、水滴、尘埃等时,会发生偏转,这种现象称为太阳光散射。较短波长的光(如蓝光和紫光)比较长波长的光(如红光和橙光)更容易被散射。

在晴朗的白天,由于蓝光的散射率更高,我们看到天空会呈现出蓝色;而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相比正午穿过大气层的路径更长,这意味着光线需要经过更多的散射,在这个过程中,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的更多,而较长的红橙光由于受散射影响较小,会被更多的保留下来,因此日出日落时的天空多呈现出红、橙和黄色。

然而,并非所有观察者都能轻松观赏到这一景致,其所在地和太阳光传输路径上的天气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传输路径上没有降水、低云等遮挡,光线可以到达观察者所在地;其次,观察者所在地的大气透明度高、能见度好,没有雾或霾;观察者所在地有可以作为“幕布”的云层出现,被红色和橙色为主的太阳光照亮,如此才能看见我们所说的朝霞和晚霞。

雨竟能让火烧云“烧”得更猛?

在此次“火烧云”出现之前,北京刚刚经历一场降水过程。而这一过程,如同一把柴火,让此次“火烧云”烧得更猛。这到底为何呢?

据介绍,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在西风带的作用下,天气系统多为自西向东移动。对北京地区来说,带来降水的大部分云系也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9月30日傍晚,北京出现“火烧云”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机智的小宋同学

在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刚刚结束时,北京常常位于降水云团的尾部,还没彻底移出的云层在北京头顶形成了大面积形态丰富的“幕布”。而北京以西地区则对应着一大片晴空区,这为日落前后太阳光无遮挡的传输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同时,降水不论在能见度还是空气清洁度方面,都让北京达到非常有利于霞出现的条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为“火烧云”的亮相提供了更完美的舞台,这也是雨后更容易出现超级晚霞的原因。

怎样捕捉“火烧云”的最佳拍摄时机?

相信有不少市民在拍摄“火烧云”的时候会陷入迷茫——到底在何时何地才是最佳拍摄地?

在摄影和电影制作中,有Golden Hour(黄金时刻)的一个术语,用于描述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6度至以下4度之间的时间,此刻的光线柔和,色彩以金黄色和红色为主,是可以出现朝霞和晚霞的理论时段,大约在每天日出和日落的前后半个小时。

而朝霞和晚霞具体出现、持续的时间及色彩差异,与黄金时刻中各种气象条件密不可分。以晚霞为例,如果出现时间主要在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上的时间段(即日落前),太阳光中黄、橙光的比例仍较高,晚霞颜色则偏向橙黄色;而如果晚霞主要出现在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的时间段(即日落后),太阳光中主要以红光为主,晚霞颜色偏向粉红色,观赏效果更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烧云”。

除了颜色之外,作为“幕布”的云层高度和范围,也是决定朝霞、晚霞质量的重要因素——大面积、成片的中层或低层云(层积云、高积云等)是最优质的天然幕布,随着云底高度上升、破碎程度增加,朝霞晚霞质量也有所下降。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质量越高的朝霞晚霞,由于其云底高度普遍较低,所以持续的时间比质量一般的朝霞晚霞更短,通常不超过20分钟。

作者:于彤

专家顾问: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尤焕苓

北京市气象局工程师 齐晨

来源:中国气象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