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督察见成效④|北碚区深入开展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CQEE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

2016年和2019年,重庆先后接受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重庆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取得“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

从12月15日起,我们摘选了部分典型案例进行连载,展示我市在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的做法与成效。

缙岭云霞 陈飞胜 摄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横跨北碚、沙坪坝、璧山,总面积7600公顷,其中北碚辖区面积4200公顷,是重庆主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一段时间,由于紧邻城区、多头管理、保护区发展受限等原因,保护区内生态遭到局部破坏。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要妥善处理缙云山等重点保护区域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即刻全面实施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北碚区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综合整治工作。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书写了一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壮美画卷,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转化新路径。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北碚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全力推进综合整治工作。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500余次,组建30多支宣讲队伍,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缙云山综合整治政策”等专题宣讲400余场,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全力打好综合整治攻坚战

狠抓问题整改,打好“拆违治乱”战。成立20个专业调查小组,全覆盖进村入户,对保护区内所有建构筑物进行快速排查和测绘登记。采取“区领导包片、镇街领导包组、干部包户”等方式,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推进违建整治。对一般的违法建筑,采取村民或业主主动拆除和工作组指导整改的方式,实行集中拆违;对大体量的违法建筑采取区领导包案方式,一户一策、集中攻坚;对原住民超占、超建面积进行安全评估后拆除;对影响主体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的地下空间类违法建筑,采取封闭方式进行整改,落实监管措施;对确需保留又暂时无法完善手续的公共公益类违法建筑,采取没收违法建筑方式整改。

做好生态搬迁,打好“生态减负”战。为彻底解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各类政策,创新工作举措,开展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生态搬迁试点。全面梳理保护区内户口、房屋、土地、林权等情况,充分尊重原住民意愿,提供退地进城和异地迁建两种搬迁方式;强化保障民生,社保兜底,引导已签订搬迁协议的原住民购买养老保险,并组织开发巡山守卡、森林防火应急、缙云山景区管理和服务等公益岗位,解决就业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

同步修复生态,打好“环境整治”战。编制《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突出抓好拆除区域修复工作。围绕“缙云山山上山下,保护区区内区外,整体梳理、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全域开展环境整治,实施渝武高速缙云山出口至三花石综合整治工作,缙云山及周边环境品质发生显著变化。出台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碚辖区农家乐管理办法(试行)、农家乐转产补偿或歇业补助方案和农家乐规范提升验收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引导农家乐提档升级,鼓励实施生态搬迁,减轻缙云山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强化生态涵养保护。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奋力开启综合提升“新篇章”

提升环境品质。围绕缙云山山上、山下,持续提升环境品质。实施璧北河澄江段环境整治、北温泉周边及缙云路沿线景观环境提升。推进缙云山生态环道北碚段建设,实施缙云山山门、鉴湖、北温泉公园景观提升。建成璧北河彩色步道、嘉陵江巡江步道、三花石游客中心、新北温泉公园等项目。

推动产业发展。聚焦做好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三篇文章,注重规划引领,编制《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温泉谷两山生态文旅产业园“十四五 规划》。加速项目建设,紧扣“生态屏障路、景观旅游路、产业提升路、消防救援路”功能定位,以改善区位为目标,对缙云山片区交通体系进行规划研究。构建产业体系,开展缙云山片区民宿产业全域规划,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强化长效监管。深入开展林长制试点,配置40名网格护林员实施网格化、全覆盖、全天候管理,投入资金5500万元构建森林智慧防火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区内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交通执法和属地镇街等力量,建立“6+2”缙云山旅游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切实规范保护区各类建设、旅游等活动。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整治,累计撤除违建10余万平方米,覆土复绿50余万平方米,栽种植物100万株(棵),引导核心区、缓冲区445户、1150名居民搬出自然保护区。关停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农家乐150余家,实施品质提升、综合保障等重点项目77个,269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

打造黛湖、林上阁、凭风看云等生态旅游景点,建成缙云山自然教育中心、生态文明展览馆以及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实施缙云书院等项目建设,完成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并开放,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项目成功纳入国家EOD模式试点。

2019年、2021年,北碚区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文字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编辑

刘凌丰

大家都在看

CQEE

生态环保督察见成效①|生态环境部点赞重庆两件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事项,为什么?

生态环保督察见成效②|梁平区龙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实践

生态环保督察见成效③|永川区临江河流域综合整治实践

将“环保”分享给每个人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