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
11月26日晚
由武汉市治庸问责办主办
武汉广播电视台承办的
全媒体监督类栏目
《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
播出第七十场
本场问政嘉宾
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国汉
短 片
养老服务“差一步” 惠民政策“不暖心”
2018年9月,武汉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实施武汉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的通知》,自家在青山区新沟桥街、出生于1929年的陈师傅,符合申请补贴要求。然而,因为陈师傅随女儿住在洪山区,社区表示,无法为其在青山区申办该服务。
今年5月,市民政局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工作的通知》,陈师傅家本以为这次能赶上趟,没想到又失望了。
于是,陈师傅的女儿打了市长热线。很快,洪山区爱家国际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对陈师傅进行了信息登记。不投诉两三年难办理,投诉了两三天就有了回应。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符合申请条件,到底在哪里可以申请办理呢?
同样,高龄津贴是国家对于80岁及以上老人的关怀,但是,家住江岸区劳动街三合社区的王先生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在领时一定要办理指定银行卡?
据了解,市民政局发布的《武汉市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由社区网格员负责确认老人银行账号等信息,并没有指定银行账号。
无奈之下,王先生只能推着轮椅,带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到指定银行办理了银行卡。而汉阳区的王女士在为老人办理“高龄津贴”银行卡时,还被拒绝了。为此,王女士进行了投诉,很快,该银行回复表示可以上门为其办理,但在办理过程中又因填表、签字等原因来回跑。
按政策规定,高龄津贴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至10日发放,但青山区钢花村街111社区的王女士表示,其母亲近一年的补贴都未发放。
问政现场
市民提问团:
一、投诉以后两三天就能够解决的事情,为什么90岁高龄的老人家苦等了3年?如果这位老人家是你们的亲人,您会怎么办?两个区推来推去,推出去的是什么?拖了两三年,拖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群众不满意的到底是什么?是数据互通还是责任心呢?
二、这个平台既然能够统计出新增了有多少,为什么没有发现遗漏了多少?90岁以上的老人至少能够领到最低的200元,这项福利有没有补贴到人,平台难道不能及时发现吗?
三、既有信息管理平台,又有档案台账,为什么说户籍不在洪山区的老年人,洪山区很难搜寻到他?是这个平台不好用,不能用,还是因为你们不愿意用,不会用呢?
四、对于这个申请补贴的政策,老人和他的家里子女完全是不知道,社区和街道完全不懂,导致3天可以办成的事情,硬是拖了3年。请问一下市局在这方面的指导职能,究竟怎么样才能落实到位?
五、不止一个区把老人的银行账户变成了指定银行账户,这样方便了相关部门转账,麻烦了老人自己去跑银行,这样的操作是为了让谁满意呢?
六、至今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要求老人去审核,证明自己还健在,并且以没有审核为由停发高龄津贴。既然停发了一年的高龄津贴,这位老人在平台大数据信息对比的结论是什么?平台的数据就这么不靠谱吗?
洪山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淑琴
这位老人是11月份的时候从外区迁到我们区来的。按照市里的要求,可以全市通办,他的户籍不在我们区。户籍所在地社区和迁入地社区,无论哪一方主动向前一步,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这个还是干部作风问题。
这个平台是需要老人申请之后,社区来受理,街道核实,最后报到民政局审核。社区的网格员可能有的掌握了,有的可能没掌握。
青山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建勇
经过排查得知,10月份的时候我们跟陈师傅一家联系过,短片中的表述和我们了解情况有些不一致,我们准备连夜核实相关情况。如果说我们了解以后没有落实,街道和区局都愿意接受调查处理。如果工作落实以后,没有得到他们的满意,我们也会进一步改进。我们要把整个事件复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个平台我们正在用,也在不断优化。我们存在工作没落实的问题,一定把原因找清楚。
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明武
武汉市的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在全国是较早建立的,公安、人社、卫健的数据也是互通的,但是因为有些部门的数据交换不及时,所以有些老年人的数据会滞后。
平台功能目前可以做到户籍地自动推送到社区,他离开社区到其它区,平台是掌握不了的。如果这个人搬离本社区,如果主动申报,是可以登记进去;如果没有告诉原社区,就没办法联系。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老百姓也好,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好,对一些政策的操作,尤其是怎么跟老百姓解释,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确实,因为工作指导永远有不足,下一步要加大对区里、街道、社区多级培训,这是当务之急,要抓紧做。第二个,就是要加大督导、抽查、检查力度,我们监管也在做,问题暴露了,说明还是有不足。落实了,就是老百姓满意了。他们办事规范了,老百姓满意了,那就是做到位了。
为了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省里规定所有的惠老资金必须发放在惠民资金一卡通上,这样由各个区结合实际确定发放银行,武汉市发放高龄津贴的一共有4家银行。
如果搬迁了的,原社区不掌握情况,需要核实。凡是停发的,通过核实以后,停发的经费是可以补发的。
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国汉
我们民政部门,在养老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做了一些探索,但感觉没有达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在设计层面的制度设计还不完善。比如说一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不及时,制度设计不完善,市区、街道、社区的宣传没有形成闭环;比如说有些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少数工作人员没有为老情怀。
我们区的同志对有关问题的解读,有些说得有道理,有些还是比较牵强。回去以后,我们还是要认真核查原因,特别是找寻自身的原因,少找理由,多找差距,多找短板。在制度设计、信息共享、人员培训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老服务,民政部门责无旁贷,提高为老服务水平,我们应该有担当精神。
评论员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 梅志罡
实事求是地说,武汉市在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上是走在前面的。这个平台在使用过程中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是有几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是信息滞后的问题。不管是卫健部门、公安部门还是其他部门,与民政局主导的这个平台,信息到底打通了没有?信息的畅通度到底有多高?从实证中来看,值得怀疑。信息滞后,比如说涉及到比较多的死亡登记,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左右,如果信息滞后的时间太长,我们对平台数据信息打通的程度,就表示怀疑了。相关部门之间如何加强信息沟通,如何把信息平台的数据建设好,民政局还有协调督查的任务。
第二,这个信息平台建好了之后,我们如何去运用,不管是洪山区还是青山区,明显感觉到基层同志们对平台的使用还不熟练,这就严重影响了平台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也影响到了我们民政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既然有一个好的平台,作为民政主管部门,从市局开始就要加强对于平台使用的相关技术培训,让基层人员知道平台怎么用,他们才能够更好地通过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才能够尽到民政人的职责。
第三,说到宣传。老百姓不知道,可能确实有宣传不到位的情况。比方说户籍分离的情况,如果社区做了宣传,老人家离开社区的时候要报备一声,我们好更好地为您服务,不管你人在哪儿。我们宣传到位,在服务过程中是不是就更畅通一些呢?老百姓对我们怨言是不是就少一些呢?所以,宣传不是要宣传我们平台有多好,宣传要宣传到老百姓的痛点上。民政部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努力。
我想我应该算半个民政人,因为我也曾经做过类似的工作,所以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感触很深,我想说下面几点:
第一,在办理养老一卡通发放的这个过程中间,大家想一想,我们单位办工资卡的时候,是不是人人出一个身份证号就能办了?需不需要老人到现场去?但现实的实际问题是,这个政策下来之后,确实有80多岁的老人一次又一次地被折腾。我们有政策,但政策是怎么落实的?我们考虑过老人没有?如果我们多一份考虑,是不是我们可以让老人少一些折腾?就像我们在家,我可以收到银行送来的银行卡一样的,为什么有一个身份证就可以了?但我们在政策设计的时候,可能疏忽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那么执行过程中,人民群众就被折腾了,可能不是我们的本意,但事实上是被折腾了。
第二,关于老人是不是要提交证明照片。这真的有对老人不尊重,甚至有侮辱人的感觉。这个事情怎么办呢?我们有大数据对比平台,我们能不能主动作为,不管是市局还是区局,我们往前走一步,我们来通过大数据比对,我们来把比对的结果告诉财政部门,甚至是告诉街道、告诉社区。
如果真的有很深的为民情怀的话,这样的事情我们都能处理的很好。但是在民政部门这么多年的努力下,仍然有少数的民政人,对老百姓情怀不够、对老人情怀不够,所以在这些方面确实存在着作风问题,确实存在需要检讨工作细节问题。接下来,我们能不能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更细致一些、更主动一些?让我们多走一步,让老百姓少走一步,让我们为老服务能够做的更精彩、更有亮点,让老百姓、让老人能够得到真正的社会关爱和尊重,这是民政人该有的担当,这也是该努力的方向。
短 片
路名乱象生 整治指望谁?
近日,市民汪先生反映,一直听说新洲区的阳大路要更名为航天大道,不知为何一直没动静。
新洲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航天大道第一是以企业命名,不符合道路命名的要求;第二是武汉市已经有航天路,整个武汉市不能重名。
新洲区这边是怕重名而没有更名,在江夏区,有市民在纳闷重名的道路到底有谁在管?
11月16日,巡查员在现场看到,路边指示牌和空中指示牌都标注着工业一路、工业二路。对此,江夏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才知道该道路的重名问题。
那么,道路为何会出现重名呢?另外巡查员走访还发现,不少道路命名、更名后,依旧存在着无路牌、交通指示牌不统一的现象。
问政现场
市民代表提问:命名权、挂牌权都不在路名管,那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江夏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灶利
江夏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灶利:这反映了地名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同级监督的问题。由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同级监督,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是当地地名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没有“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
主持人提问:“沟通机制、问题研判机制、检查督导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这四个最基本的机制我们现在才开始建立吗?
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国汉
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国汉:地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地名管理、路名管理和道路标识设置不规范,给市民出行和群众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民政部门作为管理部门,在地名管理方面前期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依然存在道路更名不及时、重名监督管理不到位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评论员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 梅志罡
我觉得地名管理工作第一步是要建立地名库,现有的地名、路名一定要建一个地名库,这就像一个企业要做上市登记的时候先要定一个名字,要做好基础工作,有了这个基础工作,下一步工作才好做。
第二步呢,路名的命名实际上工作在区局,区局应该是有一个人去落实这个工作,同时应该有一帮人来做这个工作,因为地名、路名的命名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是很复杂的一个工作。指望一个人来做肯定是做不好的,我们要有一帮人来关心这个工作,形成一个内部的工作合力,让我们取的路名说得通、说得顺、老百姓喜爱、政府和单位也喜欢,这个工作在局里面是可以协调力量来做好的。
第三个才是路名的使用监督问题,区局报到市局,市局如果觉得可以发布,第一个要做的是及时发布,第二个就要向前走一步,跟那些与路名地名相关的部门做一些推广、推介、指导的工作,比方说路牌上路、路名上路,这些工作要做到位。这样的话,我们的发布就不会仅仅只是一个行政发布,而对实际工作没有指导意义。无名路,或是改了路名却没有更名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少一些,甚至不会发生。如果我们把这些工作分步骤、分门类逐步推进、并推进到位的话,我想武汉市的路名命名情况应该有一个很大的改观。重名路、无名路的问题就不会困扰人民群众的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
戳下方链接回看直播全程
《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第七十场
《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
第六十九期曝光问题反馈
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
责编:章婷婷
编辑:张馨月 贺峤 皮瑞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