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滚滚,航标指引前进方向。天水奋进,改革汇聚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近年来,我市始终保持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改革部署,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紧紧抓住关键,积极探索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将“改”字贯穿始终,突出实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项改革全面发力,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迎难而上,破局开路。2014年至2022年,全市累计谋划出台改革方案212项,推进重点改革项目二百多项。全市各领域改革全面提速,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一大批决定性成果,为推动天水振兴崛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善谋长远
才能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战,只有从战略上把好方向、战术上明确打法,才能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系统全面推进所有领域改革。
一个全新的发展课题,一项全新的时代任务,摆在了市委面前。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改革任务精准谋划、重大改革举措督察落实、定期听取改革情况汇报、改革特色亮点宣传报送、领导干部改革培训能力提升等五项机制,推进改革工作高效运行。每年研究制定工作要点、工作台账,形成了从总体布局到专门领域、从顶层设计到自主探索、从任务确立到责任落实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蹄疾步稳扎实推进,改革举措串点成线,框架结构日渐清晰,改革共识更加凝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召开30次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重大改革方案,研究部署改革工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中央、省委的改革部署和要求在我市的全面贯彻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一些全局性、长远性、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得到及时协调解决,对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发挥了“总体设计”的统领作用。
随着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场深刻变革在天水大地上演,引领天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
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改革,是党的主张,亦是人民的要求。改革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8年多来,八百多项改革举措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
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让贫困群众全部脱贫。92.0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43.26%下降为零,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天水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
——让广大群众享有更丰润的文化滋养。西关古城对外开放,全市文化馆、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为100%,实现每个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社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农家书屋,户户通广播电视。
——让城乡群众享受更公平的教育环境。“十三五”期间,新建市一中麦积分校、市三中新校区等城区学校27所,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03所,中小学D级危房全面消除。
——让老百姓过上更健康的美好生活。深入推进健康天水建设,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市中心血站迁建、秦州区医院迁建等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让老百姓得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累计新增就业50多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逐年提高。
——让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顺畅。十天高速、天平铁路、宝兰高铁、天平高速相继通车,成纪大道、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东柯大道、麦甘公路等干线公路项目建成通车;红桥、天秀桥、天润桥、二十里铺大桥相继建成;省内首条有轨电车建成运营,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绕城高速公路加快推进。
——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最多跑一次”。先后11批次取消调整和下放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273项,调整取消3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2002年的1059项削减为179项,减幅达83.09%。
——让老百姓获得更安全的生活环境。统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法治天水、平安天水稳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扩大。
……
一项项改革成果,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
除了民生领域,市委还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不断探索,在供给侧、“六稳六保”、国资国企、科技创新、财政金融、对外开放、文化旅游、民主法治、党的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推动发展的重大成果,全市改革大潮涌动,风生水起。
探索创新
换来了一项项可推广可复制的“天水经验”
回眸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深化改革工作,我们欣喜地发现,天水在全面承接落实中央和省上“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谋划实施了一批“自选动作”,探索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天水模式”“天水经验”。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特别注重成果的推广和运用,让改革成果与各地共享,释放示范效应。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秦安县大力推广“我有一棵树、足以来扶贫”果树认购活动,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肯定。率先在全省创新设置“八大员”公益性岗位,创新开展“八差”整改行动,有效消除“视觉贫困”,创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全省树立了新样板。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张家川县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难题,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管理运行机制,得到了水利部和省、市各级的充分肯定。清水县在全省率先建设乡镇区域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被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天水体育馆、天水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体育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清水木人摔跤,秦州夹板、旋鼓、射礼射艺在2018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上展演;甘谷县创作的我国首部“精准扶贫秦腔现代剧”《椒乡里的麻辣事》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是第一部唱进国家大剧院的秦腔优秀剧目;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天水千古秀》上演以来场场爆满,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推行“繁案精审、简案快审”,提高了诉讼效率,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同时,“治安户长”、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经验、法律援助等工作均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项项勇于探索的改革实践,换来的是一项项可推广、可复制的“天水经验”,展现了我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力度和成绩。
在时代的洪流里,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全面深化改革让天水未来发展有了“活水之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我市将坚持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改革走深走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好改革先锋、贡献改革力量。
END
来源: 新天水客户端
▲ 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初评结果揭晓,天水上榜的有……
▲ 天水市部署开展秋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 交通运输部验收天水市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 甘肃卫视 | 天水: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编辑 : 王晶| 责编 :姚宇 | 编审 : 姚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